最近為一個上海地區的講座備課,查閱了攜程網上上海高端酒店(被掛五星的、被冠以精品的)的掛牌價格,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其酒店賣價之低,令人遺憾。網上統計有191家酒店被列入高端、精品之列,其中掛牌房價高于1000元人民幣(150美元)的只有48家,占比25%,其中國內自主管理的只有3家,在48家酒店中占比6.25%。均價最高的2000元,均價最低的500元。這樣的價位,顯然和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不匹配,顯然和動嘎10億8億的酒店投資金額不匹配,顯然和上海城市的消費水平不匹配。
為何上海地區的高端酒店均價也那么低?其他城市可想而知。此文目的想和同行探討如此低價現狀造成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希望改變。
是否和思維導向有關?在行業內快速增量的今天,能開出新酒店作為增量的都被大肆報道,低價打壓競爭對手占領市場往往是慣用的戰略思維,對于存量酒店而言,有新增量酒店出現,第一反應就是“咱硬件不如新酒店,只有降價可以繼續生存”,于是,不少存量酒店在錯誤的思維導向下,自動降價了。反之,新入市的增量酒店,感覺要在市場飽和的狀態下,分得一塊蛋糕,低價切入也是其戰略思維和手段。
是否和管理團隊質量有關?最近幾年,行業的人才荒是業內管理者和管理公司的切膚之痛,對于一家新建酒店從籌建到開業,管理團隊都是匆忙拼湊的,拓展團隊和開業團隊在市場信息上的交流是缺乏的(工作性質的KPI 造成),一般管理團隊在新酒店開業前三個月還無法湊齊,人員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對于當地市場的熟知度十分有限,再加上管理團隊來自不同品牌,對于新建酒店品牌和產品一半以上的管理者是陌生的。所以,管理團隊對于新建酒店入市以及價位是沒有自信的。沒有自信如何賣出合理的品牌價格?
是否和客源、營銷渠道和平臺有關?以前的客源結構在不同品牌的酒店還是區別不小,國際品牌的客源差不多有來自集團GDS平臺的,在一線城市,這些品牌會有25%左右的境外客源,這些品牌在5年前還都不愿掛在國內的OTA上面,可現在,國際、國內、連鎖、單體酒店,都已經離不開OTA,國際集團的GDA渠道的客源越來越少,國內的OTA幾經博弈,基本處于攜程壟斷的現狀,不少酒店由于自身管理體系和價格體系的不成熟,價格被OTA綁架而低價銷售現象十分普遍。
是否和產品同質化有關?酒店行業這幾年的大躍進速度,加上國人的模仿能力有關,從設計公司到管理團隊,拿來主義盛行,再有過去行業主導的硬件星級標準,顧客面對少有差異的大堂、客房、衛生間、餐廳,根據地段找低價位的思維占主流,同質化的產品價格成為瓶頸,賣點缺乏。
是否和投資方不專業有關?不少投入上10億的高端酒店,由于投資方在前期不尊重專業,隱蔽工程質量不過關,空調的噪音、冷熱水的均衡速度、床和床品布件質量等,影響顧客的體驗,不少土豪投資方,在酒店內有30%的資金投資本身的收藏和愛好上,到處可見的大型玉雕、木雕、石雕、水晶燈等,他們不明白,顧客是不會為這些物品買單的,所以這些貴重的收藏品投資與酒店的價位無關。
是否和行業的協會指導工作有關?對于一個城市或區域的酒店價格,行業協會是可以進行積極、正確引導的。多年來,少有了解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內酒店聯合保護最低價格以及提價的舉動。試想一下,如果顧客為了某一目的非住某個區域的酒店的話,這個區域的酒店有品質的賣出高于其他區域酒店的價格,顧客難道不接受了嗎?如果行業酒店排行不是以數量為導向,以均價看領頭羊,提高均價贏得利潤應該還是各家酒店與投資方所追求的。
上海酒店的房價太低了,已經和國際大都市不相匹配,已經和地產的價格不匹配,高端價格如此,其它檔次酒店的價格、其它城市酒店的價格不言而喻,。這樣的低價,如何保證質量和服務,這樣的低價如何支撐員工的薪酬,這樣的低價如何讓行業盈利,這樣的低價投資回報如何得到保證?提高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證房價的提升,應該是行業發展到今天的重重之重,低價競爭的格局應該打破。
現在的顧客都已經很成熟,知道價格與價值的關系,酒店除了和OTA博弈,應該多在產品和服務的特色上下功夫,好的產品和服務,顧客是愿意買單的。好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提高員工的收入同時,提高員工在服務業的自尊。設想一下,整個行業若能提高均價100元,以2萬家飯店數量計算,按目前56%的平均出租率計算,增值利潤可以有4個億,這樣的進步是否可以讓行業在減虧的路上走起來?
- 上一篇:酒店或成O2O的下一個推銷戰場
- 下一篇:文章還沒寫出來呢